在古代中国证监会允许的配资公司,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,叫做凌迟,又称为千刀万剐。与斩首这种一刀致命的死法不同,凌迟是一种通过多次割肉、逐渐剁去犯人体内外的血肉,直到犯人活活死去的极其痛苦的刑罚。斩首,虽说死得快,犯人也许一瞬间就会失去生命,但凌迟则完全不同。每一刀都划过皮肉,虽然每一刀并不一定能致命,但连续的刀割不断地撕扯着犯人的肉体和意志,令其遭受的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几乎让人无法承受。最终,犯人无法忍受如此极致的痛苦,死于这种无尽的折磨之下。由于其极度残忍,凌迟刑罚并不常用,通常只有那些极其凶恶、无法改悔的罪犯才会被判处此刑。这种刑罚不仅是为了严厉惩罚罪犯,还起到了震慑其他有异心之人的作用。
在明朝时期,有一名大罪犯也被判凌迟处死,这就是当时权势滔天的太监刘瑾。他不仅在宫廷中几乎垄断了权力,而且差点就能逼迫皇帝成为自己的傀儡,自己登上皇位。对于如此胆大包天、敢于欺君犯上的行为,皇帝朱厚照最终决定用凌迟刑来惩罚他。刘瑾的刑罚极为惨烈,行刑过程足足持续了三天,他被生生割了3357刀,直至身上的肉完全被剥去,成了一副骨架才停止。
展开剩余78%凌迟刑自五代十国时期正式成为国家的刑罚,一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才被废除。这段时期几乎贯穿了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,凌迟的存在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了震慑犯罪、维护统治的作用。刘瑾未曾想到,自己曾经是掌握巨大权力的太监,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,令人唏嘘不已。
朱厚照继位时年仅十几岁,尚且年轻,不谙治国理政之道,而刘瑾便是他身边的关键人物。从小,朱厚照就对刘瑾充满了依赖与信任。登基后,刘瑾借此机会掌控了钟鼓司这个权力机构,成为了宫中的重要人物。刘瑾逐渐意识到,要想继续保持自己的地位,必须依靠皇帝的支持,靠讨好朱厚照来增强自己的权力。为了迎合朱厚照的兴趣,刘瑾费尽心思,甚至从宫外带来珍贵的动物献给皇帝,以逗得朱厚照开心。每当朱厚照高兴,刘瑾便得到丰厚的赏赐。于是,刘瑾通过不断的拍马屁、阿谀奉承,逐步在朝中攀升,最终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,手握朝政大权。
虽然朝中有规定,宦官不得干政,但在明朝的特殊情况下,这一规矩早已被打破。为了巩固皇权,明朝设立了东西厂和锦衣卫这些特务机构,专门为皇帝服务,拥有极大的权力。东西厂的头目通常是亲近皇帝的宦官,而刘瑾深知,要想确保自己的地位,他必须把权力进一步提升,甚至让这些特务机构都得对他低头。掌握了司礼监的权力后,刘瑾几乎掌控了整个朝政,在皇宫中没有谁敢不敬他。
朱厚照虽然年轻,但性格非常随性,喜欢享乐,不善治理国事。在刘瑾的引导下,朱厚照沉迷于歌舞和娱乐,整日沉醉于游玩和享乐,而忽略了作为皇帝应当履行的责任。刘瑾利用这一点,每天为皇帝呈现种种娱乐活动,还偷偷带着朱厚照微服出宫,四处游玩。更为严重的是,刘瑾还引导朱厚照向外界的太监收取高额“承包费”,大肆敛财,甚至在京城周围占据了大量土地,修建了超过三百座的宅邸。
尽管朝中不少忠臣见不下去,纷纷上奏揭露刘瑾的种种罪行,但朱厚照对此视若无睹,甚至放任不管。刘瑾的权力愈发膨胀,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。直到1506年,朝中一部分大臣联合上书,借钦天监所言指出星象异常,暗示刘瑾有叛国之心,这才引起了朱厚照的警觉。然而,刘瑾凭借一番哭诉,竟然让朱厚照决定抓捕那些弹劾他的大臣,这一昏庸之举让刘瑾的权力更进一步膨胀。
直至1510年,刘瑾的倒台终于开始。与刘瑾同为八虎太监之一的张永,决定联合其他大臣将其扳倒。在张永的推动下,朱厚照开始关注此事,并决定亲自审问刘瑾。当朱厚照亲自进宫抄查刘瑾家时,他惊讶地发现了大量的钱财,以及为自己谋反准备的玉玺和匕首,甚至在刘瑾的随身物品中找到了可疑的物品,这一切都证明了刘瑾谋反的事实。朱厚照大怒,立即下令凌迟处死刘瑾。
与传统的凌迟刑罚不同,朱厚照对刘瑾的惩罚无比残酷。凌迟刑一般只割八刀,每一刀有特定的部位,最后一刀割首。然而,朱厚照恨透了刘瑾,决定让他尝尽千刀万剐的痛苦,直到他身上的肉被剁光,成为一副光秃秃的骨架。行刑过程持续了整整三天,围观的百姓无不为其残忍的死法喝彩,而朝中的大臣们则在震惊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。此举,显然也达到了朱厚照“杀鸡儆猴”的目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高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